close

第一次注意到這本書

 

是在博客來網頁上被聳動的書名

 

以及讓人不安的封面配色給吸引

 

好奇的點了「內容連載」試閱

 

馬上就被小說般的內容給深深吸引

 

先不論這本書是在講什麼主題

 

單純當作小說來看也是精采萬分

 

讓人一讀就放不下手啊

 

作者的背景很特別

 

喜愛語文但是聽從親人決定讀了法律系

 

之後發覺自己越來越迷惘於是決定不考國考

 

這幾篇故事都是在他當家教的過程中親身經歷的

 

每篇都很荒謬但是又真實得可怕

 

 

我很喜歡書的一開頭摘入的一首詩 

 

《先知.論孩子》紀伯倫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但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被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

 

使他的箭矢迅即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去的箭,也愛了那靜止的弓。

 

所以從這首詩中所描述的

 

父母是幫助引發力量的弓

 

而不是那瞄準目標的人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任務及目標

 

雖然書裡的每篇故事都很沉重......

 

都讓我深深的警惕自己

 

將來決對不要陷入這些可怕的現象

 

但是作者在後記描寫自己的故事

 

也表示寫這本書並不是為了抨擊父母

 

或把所有的罪都放在父母身上

 

感覺撫平了前面這篇故事的沉重感

 

其實家長也是被這社會輿論所迫害

 

世俗鼓勵父母養出完美成功的小孩

 

甚至覺得沒有養出這樣的小孩就是父母的錯

 

常言小孩是獨立的個體

 

那父母也應該是獨立的呀

 

或許是我們的社會把「親」與「子」綁太緊了

 

造就了很多害怕養不出完美小孩的父母

 

作者更表示這些故事之所以存在

 

是期待我們去凝視一個初衷:「把小孩帶到這個世界上的初衷」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也想了想

 

覺得把任何的目的放到教養孩子上對生命都是種褻瀆

 

應該要仔細了解一個孩子的本質

 

然後替他在這世俗的大染缸裡保留他原來應該要有的樣子

 

arrow
arrow

    Fre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