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有做「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的二寶,
如今已經1歲2個多月了!
目前是個活潑健康的壯小子!
甚至已經開始要跑起來了呢!
(我們家都10個月左右開始走路)
(圖為今年9/23拍攝,大寶2y10m20d、二寶11m30d)
雖然距離做NIFT的時間已經超過一年半了(2017年3月做的)
但是當初猶豫不決以及選擇困難的心路歷程一直想分享!
無奈1打2真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
文章拖了這麼久(也剛好驗證孩子應該沒有問題)才完成!
懷第一胎的時候就已經知道NIFTY這項自費的檢查了!
但是那時候覺得自己還年輕、沒家族史應該不是高危險群,
雖然覺得是個不錯的檢查但是也覺得好貴所以作罷!
(而且廠商好多不知道怎麼選...)
當了媽再懷第二胎之後整個心態不一樣了!
(也不知道是否是懷孕造成的影響...)
加上知道的越多就擔心的越多!
例如:「有些基因突變或缺失跟遺傳是沒關係的!
機率雖然很低但每個人都有機會發生!」
加上有了大寶知道養育孩子的辛勞及花費,
更清楚以及深刻的意識到我們無法接受也沒本錢養一個「有狀況的孩子」!
懷孕生子的一連串過程就像抽籤,
孕況抽一支籤、生產抽一支籤、孩子健全抽一支籤!
有太多無法預期的事(雖然機率很低)
所以我一直無法放下心裡的擔憂,
不過坦白說我們一份普通上班族的薪水養一個家,
還有很多開銷甚至兩人的學貸......
做這項自費檢查負擔真的很大!
加上老公聽到這項檢測不能等同於診斷,
(意思就是有問題還要再做羊膜穿刺等等)
罕見疾病檢測的準確性、各家廠商各說各話...
我們一開始是有一些意見不合的,
但是我依然放不下這件事,
於是在網路上一直收尋資料,
坦白說以我這樣一般人的學識背景,
根本無法判斷那些研究啊、實驗啊、數據什麼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後來我看了禾馨醫院蘇怡寧醫師的文章,(文末補上文章網址)
以及找到「基因線上GENEONLINE」網站!
官網寫著:『「基因線上」的專業團隊,追蹤全球基因產業的科技發展及文獻探討,即時提供全球華人醫師、生技人員及新聞媒體,最即時的基因科技與生醫資訊。並持續介紹基因相關科技與亞洲領先的基因產業相關報導,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帶領大眾快速吸收基因與生醫相關新知。』
看到深入淺出這幾個字儼然是沙漠綠洲啊!
比起很多不知道是否正確的網友分析,
我寧願相信「蘇怡寧醫師」以及「基因線上」的文章!
雖然文章內還是有很多專業術語以及研究分析看不懂!
但是我已經能從中找到我要的訊息!
所以我決定做「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
雖然蘇怡寧醫師是台灣基因檢測的先行者!
我一度想直接決定做他們家了!
但是坦白說他們家費用很高!
最後我看到「基因線上」的文章中看到一些資訊,(文末補上文章網址)
蘇怡寧醫師創立的慧智基因早期是跟香港BGI華大基因合作,
2014年3月,台灣基康(Genehealth)開始與香港BGI華大基因合作,
再度引進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並在一年內異軍突起,
成功取得超過20%的市場占有率,與訊聯生技和慧智基因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而且也看到有BGI華大基因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 全球突破100萬例的新聞,
這些資訊讓我開始想選擇台灣基康!
不過當我開始收尋台灣基康的網友分享發現...
這些應該都是業配文吧😅
因為照片的拍攝方式、角度都一樣...
雖然覺得他們很用心想要網路行銷,
不過業配文要很小心以免弄巧成拙,
但是也因為這些業配文,
我看到知名部落客阿醜媽的分享,
她因為這項檢測發現自己懷的三寶染色體異常最後引產!
我想沒人會為了業配文做假懷孕引產吧...
各何況阿醜媽已經有知名度也出了幾本書!
應該不會拿自己好不容易經營的部落格冒險,
而且最後還有柯滄銘婦產科的羊膜穿刺報告呢!
再來就是我無意間看到某個時尚、美妝、美食、旅遊兼具的超專業部落客,
在她文中分享醫生偷偷告訴她台灣基康送檢的地方是最好的!
(應該就是香港BGI華大基因了吧)
而她也只提到這麼一次然後放了張DM而已,
所以一定不是業配文!!!
不過因為我沒有特別去徵求她的同意引用文章,
所以我就不附上連結了,
其實用「台灣基康」這個關鍵字去google應該能找到。
(因為我也是這樣找到的)
所以最後我做了台灣基康的NIFTY PLUS!
還好結果一切正常!
現在二寶也開始模仿姊姊(甚至跟姊姊打架)、學我們說話了!
在此附上我當初的報告結果!
需要其他照片的網友可以直接去看照片拍攝齊全又清楚的業配文🤣
以下是當初讓我做決定的相關文章:
1.蘇怡寧/從非侵入性染色體檢查的發展,來談談醫學邏輯上的謬誤吧
4.BGI華大基因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 全球突破100萬例
以上淺見僅僅是沒有相關專業背景的我,
收集閱讀我覺得可以理解可以相信的資料!
不是業配文、沒有替誰打廣告!
所以也不保證正確😅
科技以及資訊是日新月異!
台灣基康也有新的NIFTY PRO!
請大家做決定之前一定要再自己做功課喔!
後記:
其實這篇文章開始寫的時間是2018/05/13
而且早在3/12就已經在「基因線上」的官方FB私訊徵得同意可以引用文章!
當初原本設定這些參考文章我要截圖畫重點出來的,
但是我太天真、太低估兩個孩子磨耗身心以及時間的能力😰
沒想到真正完成的時間已經到年底了!
因為真的不想再拖下去了所以內容簡化很多...(汗顏)
本來定位在能提供一些不一樣的選擇方法!
完成簡化版的內容之後覺得留給自己當紀念也不錯啦😅